人民日報:全球首臺千噸級新能源架橋機“應龍?zhí)枴毖兄瞥晒?/div>
11月28日,全球首臺千噸級多模式新能源架橋機“應龍?zhí)?rdquo;在珠肇高鐵江機段JJZQ-8標“多模轉換”完成首架,標志著全球首臺千噸級新能源架橋機研制成功。
該臺新設備在千噸級架橋機基礎上配置了“增程器+動力電池”動力源系統(tǒng)及其控制策略,首次將新能源技術應用在架橋機上,設備燃油消耗節(jié)省40%。
“我們?yōu)榧軜驒C安裝上‘綠色心臟’,穩(wěn)步推進了鐵路建設搬運架全系列特種工程裝備的智能化、綠色化。”中鐵科工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方敏說。
據介紹,珠
2024-11-28
查看詳情
新華社:全球首臺千噸級新能源架橋機“應龍?zhí)枴毖兄瞥晒?/div>
11月28日,全球首臺千噸級多模式新能源架橋機“應龍?zhí)?rdquo;在珠肇高鐵江機段JJZQ-8標完成首架,標志著由中國中鐵工業(yè)旗下中鐵科工研制的全球首臺千噸級新能源架橋機研制成功。
該臺新設備在千噸級架橋機基礎上配置了“增程器+動力電池”動力源系統(tǒng)及其控制策略,首次將新能源技術應用在架橋機上,應用后設備燃油消耗可節(jié)省40%。
“這次我們?yōu)榧軜驒C安裝上一顆‘綠色心臟’,促進了鐵路建設搬提運架全系列特種工程裝備的智能化、綠色化,”中鐵科工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方敏介紹。
珠肇高鐵橋梁建設與
2024-11-29
查看詳情
科技日報:全球首臺,研制成功!
◎ 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段宏杰
11月28日,全球首臺千噸級多模式新能源架橋機“應龍?zhí)?rdquo;在珠肇高鐵江機段JJZQ-8標完成首架任務,標志著由中國中鐵工業(yè)旗下中鐵科工研制的全球首臺千噸級新能源架橋機研制成功。
該臺新設備在千噸級架橋機基礎上,配置“增程器+動力電池”動力源系統(tǒng)及其控制策略,首次將新能源技術應用在架橋機上,應用后設備燃油消耗可節(jié)省40%。
珠肇高鐵橋梁建設與廣湛鐵路相鄰,橋墩線間距小,存在不同的
2024-11-29
查看詳情
新華社:走進中國中鐵:技術創(chuàng)新的生產實踐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 “走進新國企——向新而行 智造未來”調研采訪團走進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鐵”)相關項目和生產基地,深入一線,揭示科技賦能下,技術創(chuàng)新的生產實踐。
武漢軌道交通12號線是武漢首條地鐵環(huán)線,分為武昌段和江北段。線路兩次下穿長江,一次下穿漢江,兩次穿越湖泊,串聯起武昌火車站和漢口火車站。
在中國中鐵旗下中鐵隧道局承建的江北段土建1標1工區(qū),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承擔隧道掘進任務的是國產大直徑泥水盾構機“江城先鋒號”,由中國中鐵旗下中鐵工業(yè)研制,具有
2024-05-12
查看詳情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我國首套全裝配式地鐵車站拼裝裝備在深圳成功運用 地鐵車站施工技術迎來變革
(記者郭淼)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進行時》報道,15日,深圳地鐵3號線四期工程坪西站順利完成第5環(huán)構件拼裝,標志著國內首套全裝配式地鐵車站拼裝工藝及裝備在深圳應用成功,地鐵車站施工技術迎來變革。
裝配式車站就是將車站主體結構劃分為很多模塊,在工廠進行預制,然后運到施工現場像“搭積木”一樣進行車站施工。這項技術施工“利器”由中國中鐵科工集團、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聯合研制。
積木拼搭施工具有怎樣的特點和優(yōu)勢?據中鐵科工集團技術負責人介紹,裝配式車站施工裝備首次將整環(huán)型腔設計為頂、中、底3層模塊化預制件,降低了單件構件重量,適應城市內部靈活運輸;首創(chuàng)3個作業(yè)面階梯分布、3
2022-06-15
查看詳情
-
中新社:中鐵科工首席電工盧聰榮獲2021年“荊楚工匠”稱號中新網湖北新聞11月10日電 11月10日,駐鄂央企中鐵科工集團首席電工、高級技師盧聰被湖北省總工會授予2021年度“荊楚工匠”榮譽稱號,以表彰他10多年來在大型特種施工裝備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 盧聰長期從事我國高鐵大型特種施工裝備電氣系統(tǒng)的設計研發(fā)、組裝調試、現場服務工作。為了適應高鐵建設需要,他和同事們研發(fā)出900噸系列架橋機,2006年3月在合寧客運專線成功架設國內第一孔。隨后他對20余臺套電氣系統(tǒng)進行改造升級,廣泛運用于京滬、武廣、滬昆等高鐵架橋作業(yè)。 近年來,為了滿足高鐵快速發(fā)展2021-11-11查看詳情>>
-
央視:國內首臺建筑構件裝配機器人下線攪拌機轟鳴,塵土飛揚,噪音擾民。這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工地鏡頭。8月2日,國內首臺建筑構件裝配機器人在江蘇南通下線,將用于廣州地鐵11號線赤沙車輛段的建設,上面這一切都將改變。裝配機器人像堆積木一樣,靈活行走,獨立伸縮,爬坡過坎,跨層施工,原來需要80個月工期,現在只需要15個月就可完成。采用傳統(tǒng)現場澆筑施工方式,需要幾十人作業(yè),現在機器人采用北斗定位系統(tǒng),安裝了上百個傳感器和攝像頭,實現了智能化運行,只需要1名司機和1名指揮員即可,施工效率大幅提高,安全、高效、環(huán)保,噪音大大降低。(總臺央視記者:鄭連凱 劉錦濤)2021-08-04查看詳情>>
-
新華社:我國自主研制的首臺建筑構件裝配機器人下線? ? 8月2日,我國自主研制的首臺建筑構件裝配機器人在中鐵科工集團江蘇南通制造基地下線。與傳統(tǒng)現澆施工方式相比,該臺裝備僅需1名司機和1名指揮員,施工效率可提高5倍,并且節(jié)能環(huán)保。記者:周圓 新聞鏈接:2021-08-03查看詳情>>
-
科技日報:國內首臺建筑構件裝配機器人今日下線8月2日,國內首臺建筑構件裝配機器人在中國中鐵科工集團江蘇南通制造基地下線,填補了我國裝配式建筑施工裝備領域的一項空白,將用于廣州地鐵11號線赤沙車輛段的建設。 該臺機器人由中鐵科工集團與中鐵建工集團聯合研制,長80米,自重460噸,有效跨度達69米,可架設最重120噸的梁體。為了讓機器人變得聰明靈活,設備上安裝了72個傳感器、50個攝像頭,構成了“網絡中樞”;由32個輪胎組成的8條獨立活動的腿,可以橫向、縱向行走,獨立伸縮,爬坡過坎,跨層施工,與塔吊、現澆等施工互不干擾,如同一個靈活自如的蜘蛛,實現功能人性化、自動化和智能化。 中鐵科工集團項目科研人員介紹2021-08-03查看詳情>>
-
中央臺:我國自主研制的首臺建筑構件裝配機器人下線央廣網北京8月2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進行時》報道,今天(2日),我國自主研制的首臺建筑構件裝配機器人在中鐵科工集團江蘇南通制造基地下線,這也填補了我國裝配式建筑施工裝備領域的一項空白,未來,機器人將用于廣州地鐵11號線赤沙車輛段的建設。 中鐵科工集團機械院機器人課題負責人原貞華介紹說,這臺機器人長80米,自重460噸,有效跨度達69米,可架設最重120噸的梁體。“為了讓機器人變得聰明靈活,設備上安裝了72個傳感器、50個攝像頭,構成了‘網絡中樞’;由32個輪胎組成的8條獨立活動的腿,可以橫向、縱向行走,獨立伸縮,爬坡過坎,跨層施工,2021-08-03查看詳情>>
-
光明網:首臺建筑構件裝配機器人亮相南通2021年7月31日,在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江蘇格雷特重工碼頭,國內首臺建筑構件裝配機器人"赤沙號"組裝完成并進入調試階段。由中國中鐵科工集團研制的機器人"赤沙號"最重可起吊120噸,施工效率可提高5倍,是順應裝配化建筑發(fā)展趨勢研制的國內首臺裝配式建筑專用施工設備。(許叢軍攝/光明圖片) 新聞鏈接:首臺建筑構件裝配機器人亮相南通 _光明網 (gmw.cn)2021-08-03查看詳情>>